跳到主要內容區

學系簡介

戲曲音樂學系簡介

 

一、歷史沿革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於民國八十八年由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(簡稱:復興劇校)與國立國光藝術戲劇學校(簡稱:國光藝校)兩校合併升格為「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」(簡稱:戲曲專校),再於九十五年升格改制為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」(簡稱戲曲學院)。學校宗旨為培養傳統戲曲表演藝術人才。校園分置於內湖、木柵兩校區,設有十二年一貫制學制的「京劇學系」、「民俗技藝學系」二系;十年一貫制學制的「歌仔戲學系」、「客家戲學系」和「戲曲音樂學系」三系;以及七年一貫制學制「劇場藝術學系」,全校共計六學系。戲曲音樂學系創設迄今,歷任科系主任及其任期如下:

 

劉大鵬(77.07-86.07 復興劇校)

王學彥(84.04-87.07 國光藝校)

蘇儷玫(87.08-88.07 國光藝校)

宋金龍(86.08-87.07 復興劇校)

游素凰(87.08-95.01 復興劇校、戲曲專校)

王學彥(95.02-96.07 戲曲學院)

游素凰(96.08-97.07 戲曲學院)

范光治(97.08-104.07 戲曲學院)

劉大鵬(104.08-106.01 戲曲學院)

范光治(106.02-108.01 戲曲學院)

游素凰(108.02-112.07 戲曲學院

陳鄭港112.08-迄今 戲曲學院)

 

 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基於培育傳統戲曲文武場演奏人才之需,民國七十七年開設「劇藝音樂科」;原屬國防部的國立國光劇藝實驗學校「音樂科」創設於民國七十年,八十四年四月一日改隸教育部;八十八年兩校合併升格為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時期,將復興劇校「劇藝音樂科」與國光藝校「音樂科」合併後更名「傳統音樂科」;九十五年再度隨學校升格改制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,更名為今之「戲曲音樂學系」(學院部)、「戲曲音樂科」(國高中部)。

 戲曲音樂學系分置於內湖與木柵兩校區,國中部與高中部「戲曲音樂科」位於內湖校區音樂樓;學院部「戲曲音樂學系」位於木柵校區藝教樓。國中部設三班、高中部三班、學院部四班。設系迄今三十餘年來,皆以培育傳統戲曲文武場演奏人才為定位;近年來,隨時代更迭而賦予戲曲音樂學系更多任務。除培育傳統戲曲文武場演奏人才為主之外,亦重視傳統戲曲編腔創作人才之養成,並結合當代戲曲演出音樂之需求做多元培訓。學程包含國中、高中與學院三階段,採十年一貫制專業技藝訓練為導向,依階段逐步養成戲曲專業文武場全方位人才。師資係由兩校兩科系合併之教師所組成,隨著教師退休與課程需求,相繼敦聘具戲曲音樂實務經驗之專業技術人員,及具博、碩士學位之相關專業領域師資,培養學生戲曲音樂專業學、術科之理論與技藝,期為國家培養符合當代各傳統戲曲劇種之專業音樂人才。

         目前國高中部學生,共147名;學院部學生共94名。國中部學生學術科成績及格者,得直升高中部;高中部學生學術科成績優異者,可直升學院部;未獲直升者,可與全國其他高中職畢業生,一同參加臺灣戲曲學院單獨招生入學考試。戲曲音樂學系自從創設科系至今,已有三十三年歷史;而改制學院後迄一○九學年度為止,學院部畢業生亦達十一屆,已為國內公立與民間戲曲劇團,培育許多優秀戲曲文武場人才。戲曲音樂學系畢業生在職場上,大部分能夠發展戲曲音樂專長,或從事戲曲音樂相關行業,不負本系設立之初衷。

 

二、本系現況

         考量當前社會需求與國內戲曲劇團發展趨勢,戲曲音樂學系除培育傳統戲曲劇種主要特色樂器演奏人才之外,因應當代新編戲曲擴編樂團所需,相關民族樂器演奏技藝之提升,是本系課程安排之核心。戲曲劇種的編腔、編曲與配器等音樂設計,是現代戲曲創作的基礎工程,本系將此列為專精課程,期能盡快銜補音樂編曲創作人才短缺的市場現況。傳統布袋戲(掌中戲)多年來缺乏後場人才資源,本系學生投入布袋戲後場伴奏工作漸有成績,未來亦將布袋戲、皮影戲等後場音樂列為專題課程,搭配觀摩與實習,以戲曲音樂專業為臺灣偶戲後場貢獻所長。

 綜合考量學生發展與現況、社會需求、產業發展趨勢、本校發展方向、辦學傳統與特色、師資條件、畢業生表現及其雇主回饋意見,以及前期評鑑建議等資訊,經本系各項會議討論、檢視和調整本系自我定位與教育目標、擬定發展策略,在維持既有特色之上酌量調整教育目標與發展方向,據以規劃和修訂本系課程。

 

三、系科經營與發展

 臺灣戲曲學院以培育優質戲曲專業人才並發揚傳統表演藝術為願景。民國七十七年成立劇藝音樂科,隨學校改制升格,而於九十五年成立戲曲音樂學系,以養成本校現有京劇、歌仔戲與客家戲三劇種之文武場演奏人才,及培育各劇種編腔創作之音樂設計人才為宗旨。目前設置學院部、高中部與國中部,為十年一貫制學制。配合本校發展方針,朝向孕育具人文素養之優質戲曲專業學府邁進。

 近十年來,本系陸續積極加強改革步伐。本校校地狹小,教學與研究空間有限。在有限的教學空間下與各單位協調共用,本系充分利用現有空間從事教學與排練。教師研究空間,則藉由兼任行政職之辦公空間,或藉由專業教學空間加以規劃運用,以彌補本系研究室之不足。雖空間有限,然本系師生皆能夠以有限的空間與密集式的演出實務,多年來在校內外戲曲演出及民間戲曲展演與藝術傳承,扮演舉足輕重之地位;所培養之戲曲音樂人才,已遍布國內各傳統戲曲劇團與相關音樂表演、製作團體。

 本系規模,目前設有學院部四班、高中部三班、國中部三班。學院部與國中部每年各招收一班新生,人數約20~25名。同時配合國家政策,每學年度招收僑生、港澳陸生,人數不定。

 

四、教師與教學

 囿於本校校務基金支出吃緊,本系學院部教師員額數不易增加。但本系現有單薄的師資情況之中,教師俱各擁專精,且近年來在新進專兼任師資之聘任條件,要求兼顧學理與實務經驗兩方面。目前理論與實務兩面向的師資結構,已趨於均衡,將有利於系務穩定發展,並發揮較佳的教學效能與品質。

 再者,本校積極爭取政府相關資源,尤以教育部專案計畫資源之挹注,以專精教學、特色教學、實務增能或明師工作坊等專案,或聘請專案教師以補強專任員額之不足。

 

五、學生與學習

 戲曲音樂技藝與戲曲理論課程兩方面,本系畢業生繼續就學深造之比例,更係全校之冠,多年來已培養許多戲曲音樂傑出的演奏技藝及理論研究人才。本系課程涵蓋教學理論與實務技藝,開課內容已大致能符應學生需求,並以精深的學理知識支撐精湛之專業技藝,二者相互融通,俾更能滿足學生之學習需求。

 

六、未來發展方向

 臺灣戲曲學院未來發展策略有五方向:

 (一)創造教師卓越教學,學生特色學習的校園文化;

 (二)結合人文教育資源,維護傳統文化資產價值;

 (三)建立跨領域資源連結,開發戲曲藝術創意價值;

 (四)接軌國際藝術發展,拓展全球視野;

 (五)分期改善校園空間,建構完善教學環境。

 

 戲曲音樂學系承本校未來發展策略,訂定發展方向:

 (一)維繫師徒相承的精進特質與文化特色;

 (二)重視傳統戲曲音樂之文化資產價值;

 (三)加強戲曲音樂編創人才培育;

 (四)鼓勵跨界合作,推動跨域整合;

 (五)強化科技融合,拓展國際視野。